浦东]世博家园实验小学:“斜杠少年” 探计算演变史发布时间: 2023-10-23 来源: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

  “宇宙之大,粒子之微,火箭之速,化工之巧,地球之变,生物之谜,日用之繁,无处不用数学。”

  居家学习期间,为提高课堂效率,我时常会给小朋友们布置预习作业。前阵子,让学生预习了“从算筹到计算器”这一课的内容,没想到,刚下课就收到了很多学生发来的私信“老师,请问算筹是什么?”、“老师,算筹是小棒吗?我问了妈妈,妈妈也不知道”看到学生的疑问,我惊讶于算筹的“鲜为人知”,随即问了一些朋友,没想到,他们也并不知道,有的干脆发了一张百度截图给我。

  算筹是古人用来计算的工具,现如今人们大多使用计算器,算筹已被遗忘。那为什么还要学习算筹呢?因为“数学不单单是数字,它还是诗和远方”。通过“从算筹到计算器”的学习,希望学生不是仅仅知道怎么用算筹、算盘、计算器计算,更能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,体会数学文化的价值,增强民族自豪感,也希望学生将数学知识置于文化背景中进行考量,对相关知识有更加宏观的认识。

  结合课内外知识,学生将收集到的信息填入“学习记录单”,填写了改革时间、工具名称、工具样式等。细心的学生还查到:远古社会人们用石头、贝壳计数。大多学生了解到三千多年前,我们的祖先利用算筹进行计算。算筹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,一般长为13-14cm,径粗0.2~0.3cm,多用竹子制成,也有用木头、兽骨、象牙、金属等材料制造成的。随着古人的思考与进步,大约一千四百多年前,中国发明了算盘,以圆珠代替木棒,并将其连成整体,简化了操作的流程,运用时更加得心应手。到了20世纪70年代,便有了计算器。

  项目团队的同学们根据这一问题,查阅了不少算筹、算盘、计算器的发明资料,并填入了“学习调查单”,填写了工具名称、工具优缺点。

  聪明的古人发明了算筹,算筹的出现让人们开始能够直接进行较复杂的计算了,我国古代数学家们为我国古代数学取得的成就不能离开筹算,如刘徽著作《九章算术注》、张邱建著作《张丘建算经》、祖冲之首次将“圆周率”精算到小数第七位等等。在讨论过程中,也有学生说道“算筹携带很方便,现在出门,带上一包牙签就能计算了”!同学们敏锐的观察、耐心的整理,让我们得知算筹的不少优点。但因为算筹计算方式较为繁琐,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发明了算盘,算盘有专门的计算口诀,比算筹计算更方便,也能更好地记录数据。但因携带不便、计算速度较慢,所以现代有了计算器,计算器能使计算更快速,正确率也更高。

  通过课堂学习,学生初步了解了怎么样去使用算筹、算盘、计算器,比如如何摆算筹、如何看算盘、如何用算筹算盘计算加法等等,同学们对课堂知识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梳理。

  通过课外资料查阅,同学们也有了新发现:古时候的算盘是“十六进制“,后来才变成“十进制”,“十进制”的出现使计算更便捷了。

  子问题4:查询一下,除了课本上的题目,这些工具还能解决哪些更难的题目呢?

  项目团队的成员们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,又翻阅了不少资料,列出了拓展知识点,同学们发现:原来算筹不仅能计算加减法,还能计算乘除法;算盘也是能计算加减和乘除的,算盘还有不少口诀能帮助计算经过这一次的调查,学生纷纷感叹古人的智慧。

  子问题5:课本剧“计算演变史”需要怎么演绎?(需要讲述哪些知识?要哪一些角色?安排怎么样的剧情?服装、道具怎么安排?)

  同学们通过集体讨论,对计算的演变知识进行了梳理,通过对知识架构的把握,他们把整一个故事分成三个主要部分:算筹、算盘、计算器小故事,每个故事两个小朋友合作,演绎情景能更有趣。学生猜想三个故事直接讲述会显得生硬,便有了再由两位小朋友演绎采访剧情的主意,通过采访对三个故事进行串连,能使观众更有代入感。

  在规划完具体篇章后,经过对身边已有材料、服装、道具的盘点,同学们各自分配好人物角色,并通过对角色的解读,搭配或制作了适合的服装。

  确定好角色、准备完道具,学生根据之前查阅的资料,对每个部分进行了情景的添加以及内容的细化。首先,寻找切入点。故事以校园采访为切入点,通过被采访人对计算演变史的讲述推动剧情。其次,确定各篇章知识点。学生通过自身学习感受出发,有了如下想法:在算筹方面,主要介绍发明时间、算筹样式、算筹作用(成就)、计算方式(加、减、乘);在算盘方面,主要介绍发明时间、算盘构造、计算方式;在计算器方面,主要介绍计算器的基本功能,以及简易计算器与智能计算器的区别。最后,完成情境与需求的设想。“买米卖米”情节演绎算筹剧情,进行计算知识讲述,并体现算筹在当时的作用与意义。“算盘发明”情节演绎算盘剧情,对算盘的构造具体解释,且呈现中国古代人民的探索精神。“小学生探讨计算器”情节演绎计算器剧情,需要额外突出计算器的优点。最后,通过对分剧本的整合,完成了《计算演变史》的总剧本。

  项目团队的同学们通过对完整剧本的解读、对故事表演的构思、对道具使用的演练,进行视频的录制。当然在拍摄过程中碰到了一些不在预设范围内的问题,如:如何拍摄能更清楚地展示计算过程,背景太现代化怎么样才能解决等问题。好在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,进行了完善。通过沟通,同学们确定了拍摄角度,并且做到边摆道具边解释;部分背景后期用图片替代、加些古风元素等。最终,经过多次修改与整理,数学课本剧《计算演变史》诞生了。

  在《计算演变史》课本剧完成之后,我们将视频发送给三年级的学生进行收看,获得了不错的反响,学生都表示很喜欢这种形式的学习,有很多同学表示看了好几遍,觉得特别有趣。收到最多的反应便是“原来算筹也这么多用处啊”、“原来古人这么智慧”。学生通过视频学到了知识,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。

  在《计算演变史》项目实施过程中,学生们通过对项目问题的层层剖析与深入实践,在知识领域、学习方法、数学精神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。他们在对知识整理的过程中,对理论知识进行了详细的巩固和拓展,相信通过这一次项目,他们对算筹、算盘、计算器的记忆会更加深刻;他们在思考怎么样演绎的过程中,学到了如何多角度思考问题,锻炼了不少技能,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欲望;他们在小组探讨的过程中,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会倾听、团结合作的重要性。

  最近有个词特别火“斜杠青年”,我愿称这些小演员们为“斜杠少年”,今天的他们不单单是学生,还是一名“调查员”、一名“演员”、一名“编剧”、一名“小小文化传承者”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小朋友,成为“斜杠少年”!